服务热线:400-1644-678 网址:www.00695.com
媒体新闻

锂电负极市场展望:需求持续增长 资源向头部集中

2025/1/2 10:22: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2024年步入历史,锂电负极材料市场正迎来新一轮的变革与发展。

对于2025年负极市场展望,多位接受采访的人士均认同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将是推动负极材料市场持续发展的两大动力。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负极材料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负极材料的性能也将不断提升,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业内共识是,考虑到当前负极材料环节盈利尚可,在总供需仍处于宽松状态下,预计2025年负极环节价格或仍低位运行。中金公司指出,伴随负极头部企业成本优势持续放大,2025年至2026年负极落后产能有望逐步退出,叠加供给端扩张放缓,行业供应格局有望持续改善。

增速放缓但前景乐观

纵观2024年,负极材料市场承压运行,行业内部竞争愈发激烈,在供需格局无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材料企业纷纷寻找破局之法。贝特瑞高级副总经理杨红强表示,尽管前两年行业增速高达30%以上,但近期增速有所放缓,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在20%以上的稳定增长。经过多年发展,贝特瑞已稳居国内负极材料市场第一,市场份额达22.7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能源行业整体仍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由于前期资本过度涌入导致的行业内卷现象,负极材料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过2023年和2024年的调整,行业内卷现象有所缓解,价格趋于稳定,预计2025年负极材料市场价格将稳中有升。”杨红强表示。

广发证券电新首席分析师纪成炜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即将迎来深度电动化,从速动比率角度看,负极也将与其他主材一起迎来反弹。从价格上看,2024年负极材料价格自年初最低点小幅回升后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近期负极材料企业盈利情况有所好转,但营收增长主要系量增拉动。

“2024年上半年负极材料市场实现了29%的增长,全年产量预计将达到200万至210万吨。”杨红强指出,这一数据表明,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市场需求依然强劲。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负极材料市场的前景依然广阔。

在谈到行业竞争格局时,杨红强指出,资源正在向头部企业集中。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负极行业的小企业因无法承受成本压力和技术门槛而逐渐退出市场。相比之下,头部企业在规模、技术、客户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出货量持续增长。

鑫椤资讯分析认为,目前负极低端产品价格竞争激烈、中高端价格趋稳,头部企业开工率回升带来盈利能力环比有所修复。但二三线厂商在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以及成本管控劣势情况下,盈利能力持续承压,基本处于盈亏平衡或亏损的状态。

“部分负极新进企业在产品开发、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客户销售等方面存在劣势,出现明显的产能利用率不足,搁置、中断新建产能情况。”东北证券指出,具有较强研发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在成本控制具有一定优势的头部负极企业,将持续进行产能扩张,维持较高产能利用率水平。

“进入2025年,负极行业资源集中的趋势将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杨红强认为,随着负极头部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同时,这也将加速行业的洗牌进程,促使那些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小企业加速退出。

技术创新成核心竞争力

证券时报记者日前在河北坤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坤天新能”)玉溪基地采访时看到,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中。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化业务已超过20年的坤天新能,正式向业内展示新一代连续式石墨化箱式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坤天新能董事长宋志涛的描述中,其连续式石墨化工艺将石墨化的生产周期短至10至12天;人工减配50%以上;物料无需落地,极高提升效率;辅材耗用量减少50%,炉体耗材使用率则大幅提升。

目前锂电池常用的负极材料主要包括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硅基负极和金属锂负极等。尽管以硅基负极为代表的新型负极材料出货量快速增长,但石墨负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据EVTank统计,2023年中国锂电负极出货结构中,石墨负极占比高达96.6%。

在负极诸多生产环节中,石墨化是成本最高的工序,约占总成本的50%左右。包括坤天新能在内的负极厂商通过持续的工艺以及设备优化,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耗电量以及辅材消耗成本等,进一步改善成本。

坤天新能总经理陈佐川告诉记者,当前中国企业已占据全球负极材料出货的领先位置,但产能短期供需错配,负极材料市场价格低迷,行业盈利整体承压,降本增效技术创新已成为业内共识。业内普通认同,快充产品和硅碳负极等高端产品的加速渗透,让负极行业在同质化中寻求差异化竞争,以提升对下游的议价权。

在技术创新方面,贝特瑞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公司在快充材料、硅基负极材料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快充材料可以在10分钟左右实现电池快充性能,且低温性能也得到显著改善;硅基负极材料则具有高能量密度的优势,目前已在海外动力电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杨红强表示,贝特瑞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快充材料、硅基负极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进程。

与此同时,负极同行也在加快高端负极研发步伐。坤天深圳研究院产品研发负责人宋凡表示,自2022年起,全球动力电池4C快充产品需求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预计2024年市场占比将达到10%,相当于约33.8万吨的负极材料产能。为此,坤天深圳研究院针对快充需求,对负极石墨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优化颗粒体貌、改进二次造粒设计、采用先进包覆技术等手段,已成功研发出多款快充产品。

布局高端产品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负极企业在成本管控和精细化管理方面也下足功夫。杨红强介绍,贝特瑞专门成立了成本管理中心,下设成本管理部、资源开发和先进装备部等部门,从内部挖潜、优化工艺、提升人效等方面入手,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在装备升级方面,贝特瑞也在积极推进自动化、连续化和数字化产线的规划设计,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海外布局加速推进

海外布局是负极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在海外设厂,可以更好地满足海外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这也将有助于提升负极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等纷纷布局海外。

在海外市场方面,杨红强透露,贝特瑞在印尼年产8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截至2024年8月已经建成投产。同时,规划建设年产8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二期),全部建设完成后,贝特瑞在印尼负极材料产能将达到16万吨/年。另外,2023年12月贝特瑞公告计划通过BNUO公司在摩洛哥设立项目公司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主要面对欧美市场销售,该项目截至2024年4月公告已经开工。

但切入海外市场也并非易事,日前一家负极龙头公司出海投资就遇阻。璞泰来日前披露,因未获得瑞典战略产品监察局的批准,公司拟终止瑞典1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的实施。对于截至目前项目终止对公司的影响,璞泰来表示,因上述项目尚未开工建设,故对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无重大影响。

据了解,该项目首次公告于2023年5月,璞泰来原拟通过子公司瑞典紫宸投资不超过157亿瑞典克朗建设10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以满足下游客户对负极材料的就近配套要求。

国内市场方面,当下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产能紧张大概率不会再现。东北证券指出,考虑到IPO融资收紧,锂电等行业部分非上市公司历经连续3年以上实质性亏损且上市无望,迫于资金压力或退出市场竞争。2025年一季度起负极行业或迎大面积出清。

尽管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但负极行业仍保持乐观。尚太科技近日在面对采访时也表示,随着相关固定资产投资放缓,市场需求平稳增长,预计负极材料价格将现触底反弹态势,行业整体价格在2025年有望得到一定修复。

对2025年的市场展望,杨红强认为,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将是推动负极材料市场持续发展的两大动力。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负极材料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负极材料的性能也将不断提升,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责编:梁秋燕

校对: 王蔚